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 > 文章详情

新闻资讯殡葬,社会发展之镜

原创文章 郭悦 2017-09-20 7031人阅读

■ 湖南省安乡县民政局汪国良

编辑 郭悦

写在前

从殡葬起源到现在,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、进步,每一个时期人们对殡葬活动的认识、形式、要求都有所不同,但形成的殡葬习俗基本一致,那就是具有深刻内涵的殡葬文化。

殡葬可以看出各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物资生活状况。从原始社会的简单抛尸,将遗体弃之荒野,到殷商时代的隆丧厚葬,以殷虚(今河南安阳)挖掘出的大量墓葬品可以证明。如商王后的墓坑长5.6米,宽4米,深7.5米,出土的陪葬品有各种生活用具、青铜礼器、青铜兵器、玉器等1928件,简直是一个殷商时代的博物馆。到西汉景帝时期,据汉书记载,其母死后所乘的车就有1000多辆,队伍庞大,轰轰烈烈,招摇过市。《红楼梦》第十四回描写贾府为秦可卿治丧情景,丧事办了49天,请了100多人超度,99位道人做法事49天。

殡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结构、社会关系及社会财富的分配情况。仰韶文化那整齐划一的墓地,简单的葬式,看出那时基本平等的氏族关系;而等级森严的龙山文化墓葬则反映了阶级分化日趋严重的社会关系。我国现行的《殡葬管理条例》就提倡丧事从简,厚养薄葬;《实施公墓管理办法》就规定墓穴面积不能超过多少,这就说明葬礼上的平等,还有党员干部带头实行节地生态安葬等一系列的政策规定,都是用殡葬来促进社会平等和谐。

您阅读

2017年8月24日第11版《殡葬,社会发展之镜》


点赞
15人已点赞

更多精彩文章